家谱概念
家谱,又称族谱、家乘、祖谱、谱牒、宗谱等,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,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,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。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(国史,地志,家谱)之一,属珍贵的人文资料,对于历史学、民俗学、人口学、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,均有其重要的功能。
家谱起源
家谱、族谱,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。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、迁徙的轨迹,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、繁衍、婚姻、文化、族规、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。
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、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。是由记载古代诸侯世系、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。先秦时,社会上的流传有《周官》、《世本》等谱学通书;秦汉以后,又出现了《潜夫论·志氏姓》、《风俗通·姓氏篇》等谱学著作。到魏晋南北朝时,门阀制度盛行,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,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。隋唐五代后,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于民间,以至到达各个家族,出现了家家有谱牒、户户有家乘,并且一修再修、无休无止。因此每次修谱,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。
一份完整的家谱包括
姓氏起源、姓氏图腾、祠堂、家谱、年谱、谱续、谱例、恩荣录、功德录、字辈排行、契约文约、五服图、家族名人像、故居村庄图、先祖像赞、风俗礼仪、余庆录、坟茔、名迹、家规家训、人物志、墓志铭、世系图等组成。
版权所有©2022 江西省超帆族谱网络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:赣ICP备2022004429号 技术支持:
公司地址: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宝塔大道(新城华庭)1幢1单元702号